第951章:耕战之法_明末黑太子
泡泡中文 > 明末黑太子 > 第951章:耕战之法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951章:耕战之法

  范文程能想出在大清腹地开荒种地的法子,完全是受了那魔童的启发。

  蛮明可以堂而皇之地将诸多藩王连同其藩国,都移藩到海外多地。

  那么大清的国土在眼下虽然比蛮明小得多,可也不乏可开垦之地。

  若能在原亦东河卫等地区开垦出百万亩,甚至千万亩良田,往后大清国再也无须为粮食而发愁了。

  有了粮食便可控制住檬古与包衣了,更无须指望叩关来得到粮食了。

  开垦一百万亩土地,每亩收成一石,每年收获七成,便是七十万石。

  基于此额翻十倍的话,可是将达到七百万石之巨!

  按照五石粮食养一个步兵来计算,届时大清国实现带甲百万,决计不是白日做梦了!

  只不过让鲍承先那厮抢了风头,不过也好,让自己免去了远离京城,监督开荒的苦差事。

  皇太鸡对此事是极为赞同的,因为最早在今年秋季便可获得第一批粮食了。

  头一年先让包衣及其家眷实现自给自足,第二年朝廷便可从中获益了。

  听到北上开荒的建议,皇太鸡甚至觉得有些后悔。

  要是早两年提出来,岂不是现在大清都无须为粮食而发愁了?

  北边何止能开垦出一百万亩?

  哪怕是一千万亩,甚至一万万亩都是绰绰有余的!

  如此一来,包衣便不会再成为大清的负担了,都可以去开垦荒地。

  一名包衣可以开垦十亩、二十亩、五十亩,甚至一百亩!

  朝廷只负责收粮,开垦土地面积越大,对大清自然是越发的有利!

  故而商定此事之后,在鲍承先另行之前,皇太鸡还特意叮嘱其,一百万亩只是最少定数,往上不设上限。

  能开出两百万亩,甚至三百万亩土地,自然就更好了!

  当地飞禽、走兽、河鲜均可猎来食用,以解前期粮食不足之困难。

  对于这些渔猎所得,均归包衣及其家眷所有,官吏与将士不得抢夺。

  想吃就去自己打,连猎物都抢包衣的,大清便不需要花钱养着这些混吃等死之辈了!

  一切准备工作都是为了调动包衣们的积极性,只有这样,才能让开荒大业尽快成功。

  因为眼下大清国已经开垦出来的良田均在辽南地区,几乎环绕辽东湾沿线。

  皇太鸡有种预感,往后那魔童会经常派遣舰队携带大量兵马前来袭扰己方的产量区。

  一旦连最基本的口粮都无法保证能够收获,大清国便距离崩溃为期不远了。

  能在后方腹地开垦出百万亩良田,便是最好的防备措施。

  过了辽北的山区,再往北上千里,都是一望无际的平原。

  皇太鸡认为这片地区往后均可以开垦出来,作为大清国的产量区。

  在诸事顺利的情况下,朝廷每年收获上百万石粮食绝非戏言。

  若是没有蛮明派兵袭扰,而诸事不顺,便是人为原因。

  这便是皇太鸡赐予鲍承先极大权力的原因所在,胆敢蓄意破坏开荒,便是大清的罪人,定然要严惩不贷!

  为调动各旗旗主的积极性,刚开始都是按照十旗来计算用来开荒的包衣与土地面积的。

  各地都提供了一万适龄包衣,便意味着可以得到利益均沾的待遇。

  如此大家都尝到了甜头,往后也就无人再阻拦北上开荒了。

  敲定之后,皇太鸡便让鲍承先携带十旗的包衣在三月末便出发。

  走了半个多月,来到地图上的既定区域,开始给包衣们进行划片。

  每一千人为一大队,设大队长一名,副大队长两名。

  每一百人为一中队,设中队长一名,副中队长两名。

  每二十人为一小队,设小队长一名,副小队长两名。

  分队之后便利于管理,也容易对抗可能出现的野兽了。

  包衣不光自己前来,还携带了家眷,使得开荒总人口达到三十五万左右。

  鲍承先还别出心裁,想了个新的奖励办法。

  那就是只要按朝廷的规定,完成本年度的开荒面积,并在秋收之后,可以实现自给自足。

  来年开春,他便给尚未娶亲的男包衣免费指定一名适龄伴侣!

  甭管高矮胖瘦,至少让男包衣们看到了拥有女人的希望。

  被大清王师强行达到关外的包衣本身就已经悲惨至极了,很多人直至死掉,都再难碰到女人了。

  若是能通过开荒得到女人,不但可以让自己与家人吃饱肚子,还能搂着女人,再给自己生个一儿半女,那日子真是再好不过了。

  由于辽南地区战事频繁,各旗旗主仅仅指派了少量兵马,负责监督开荒工作。

  大部分来到此地的包衣都需要自我监督,因为上面只要抽时间下来检查开荒面积就行了。

  最后是检查秋收的成果,这是最重要的,至于包衣怎么开荒,上面才不管呢!

  把地划给包衣,剩下的事情,包括施人工肥在内,都是包衣们自己的事情了……

  靠河边的土地是最好的地方,不缺水灌溉不说,而且还便于下网捕鱼。

  河里的水和鱼都是附近一个大队的包衣的,任何人都不得侵占。

  好在八旗老爷们对吃鱼们多大兴趣,更愿意打猎来糊口。

  这使得北上开荒的包衣们实际上比在辽南的时候的生活还要好,隔三岔五就能吃到鱼。

  大清不是头一年种土豆和地瓜,早在两年之前,关内那魔童在报纸上号召各地百姓种植这两种高产作物时,皇太鸡便关注到了。

  对于此二物,皇太鸡起初也是不大相信其产量的,便让人在京郊试种,距离较近,便于其随时前去观察。

  在专人的小心伺候之下,地瓜与土豆的收成自然相当之好,尽管只是按照普通大米与麦子的方式来种,可产量却超过前者的一倍以上。

  去年大清国各地均已开始播种此二物,要不是其产量填补了从关内买粮与抢粮的差额,眼下都得饿死十几万人……

  如此一来,北上开荒的种子就不缺了。

  鲍承先也不是一味的蛮干,弄个一刀切计划,命令靠近河边的地方种植水稻或小麦,不利于灌溉的地方种植地瓜与土豆。

  不放心下面呈上来的折子,生怕被骗到,年底无法向皇上交代。

  鲍承先还躬亲示范,经常下到田间视察开荒情况,只有亲眼见到,这才算是放心下来。

  原本计划开荒一百万亩,由于包衣都携带了家眷,家眷只要不是卧床或者残废,多少还能帮点忙。

  加上没有开荒面积限制,经过反复统计,账面的开荒土地面积高达二百三十七万亩之多!

  头一年大家都不熟悉各地地盘的情况,还要建造木屋,比较耗费时间。

  鲍承先根本指望能够收获甚子,只希望包衣及其家眷不被饿死。

  负责巡逻的八旗老爷可是吃好喝好,肯定跟养大爷一样悠闲。

  包衣则只能靠天吃饭,天天祈求不刮狂风,不下暴雨……

  从蛮明的报纸上得知,今年关内北方的情况依然无比糟糕。

  关外的大清国境内也遭遇了旱灾,但情况没有关内那般严重。

  荒地基本上都是沿河开垦出来的,实在难以供水的地方干脆暂时就放弃掉了。

  这边最不缺的就是土地,哪里有河就在哪开荒。

  在严重缺水的地方开荒,那就跟自寻死路没多大区别……

  这种天气也无需防备洪水来袭,因为来了洪水,就等于降雨充沛,再也不用担心旱灾了。

  河里的水被大量用于灌溉荒地,不给弄断流就不错了,不大可能在夏秋季节变成洪水。

  每队里都配备了一定数量的牲畜,用来开垦荒地,光靠人力就肯定要错过春耕了。

  到了既定区域,队里为所有包衣开荒,余下播种、施肥、除草等工作,就要靠个人完成了。

  这些均是鲍承先想出来的法子,而且派专人来监督,避免中饱私囊的情况出现。

  下面的人也没几个敢糊弄鲍承先的,能当开荒总督的肯定不是傻子!

  你糊弄鲍承先,难道鲍承先还会去糊弄皇太鸡?

  指望皇太鸡是傻子,那还能不如直接找块大石头,一头撞死算了!

  一旦被抓到证据,核实无误,可是连包衣都做不成了,各旗旗主也不会容忍这种欺下瞒上的狗奴才!

  都这么干的话,那还开个屁的荒啊?

  用二百三十七万亩荒地来糊弄自己?

  扒掉你的皮都算轻饶了!

  刨去零头不算,鲍承先认为至少可以有两百万亩可以收获粮食。

  不论收到甚子作物,只要每亩地的产量不低于五十斤,一律按成功开荒计算。

  这个目标产量在关内,譬如江南,几乎就是个笑话。

  但在这里,特事特办,没那么严格,大面说的过去就行,行话就是——有毛不算秃!

  由于开荒积极,耕作合理,报告属实,监督严谨,外加土地本身很是肥沃。

  故而在九月份收获的时候,鲜有亩产低于一百斤的,有的亩产更是高达三四百斤。

  经过多方汇总,开垦出来的二百三十七万亩土地总计收获两百零四万石粮食!

  尽管亩产还是不到一石,可得到奏报的皇太鸡已经龙颜大悦了!

  虽说皇太鸡很是眼馋这些粮食,可君无戏言,不能再将这些粮食强行征用。

  鲍承先不敢擅自将粮食作为贡品,只是如实禀报,最终还要圣裁解决。

  范文程见状便出了个主意,那便是用盐、茶、布、铁等那边稀缺的物件来换粮食。

  价格自然由朝廷来定,这便有了转圜的余地……

  要是没有朝廷的帮助,包衣们连把菜刀都不会有!

  再说播种的种子可是朝廷借给包衣们的,等收获了粮食,还要还给朝廷的。

  就这样,鲍承先规定每人可自留四石粮食,种类不限,余下均需换购物件及偿还种子。

  自留的部分足以让每个包衣熬过一年时间了,这也彰显了皇恩浩荡。

  对包衣们来说,辛苦大半年,总算是落下点实惠,自己和家人不用担心被饿死了。

  换购毕竟不是征粮,至少能落下点物件甚至银子,比起在辽南的日子,真是好太多了。

  用这个办法,刨去路上消耗的部分,朝廷获得了近七十万石粮食。

  不禁使皇太鸡心花怒放,这些粮食至少能养活十余万步兵!

  在高兴之余,下令第二批二十万包衣,连同家眷,在明年开春之前,便要抵达指定的开荒地点,决计不能错过春耕。

  照此计算,两批三十万人可开垦至少七百万亩荒地。

  按总产量七成计算,明年秋季,朝廷可得至少三百五十万石粮食!

  刨去各种消耗,送到户部的至少也有近三百万石之多!

  按照五石粮食养活一个步兵计算,大清岂不是可以坐拥六十万步兵?

  照此以来,加上骑兵,大清王师总兵力超过七十万,还须惧怕那魔童的火器部曲么?

  那魔童在刻意避战,以便重整旗鼓,伺机侵占大清国土!

  皇太鸡在尝到开荒的甜头之后,也学会了戒急用忍。

  先将旗人适龄且健康的男丁全部脱产,使得十旗兵马人员充足达到八成以上,余下用檬古骑兵补足。

  檬古八旗与外藩三旗依旧保持前者三万六千人,后者一万八千人的规模,总兵力五万四千人。

  汉军直接扩编至十旗,每旗七千五百人,总兵力七万五千。

  四顺王外加续顺公沈志祥,每人所部均达到一万五千实际编制数额,总兵力七万五千人。

  这样在完成扩编之后,大清王师的可投入南下作战的兵力可达到近二十八万!

  这些人不是累赘,范文程建议仿效战国时期商鞅的耕战之策。

  即在平时,这些汉兵可用于辽南地区春耕之用,待战时再行集中出征。

  皇太鸡欣然应允,让旗兵完全脱产是可以的,但白养活十几万汉兵,大清可受不了。

  大力征兆包衣充为汉兵,让豪格等旗人高层非常不满,担心威胁大清根本。

  但皇太鸡依旧力排众议,执意如此,真正原因是未来与蛮明火器部曲决一死战,需要大量汉兵冲击敌军防线,用以消耗其弹药。

  汉兵多,以冲阵,则旗兵可少死,这是最为浅显易懂的道理。

  不但如此,只要能通过不断叩关的方式从关内获得大量青壮,且北方开荒进展顺利,朝廷每年都能收获不下两百万石粮食,皇太鸡有意将汉兵扩充至三十万!

  蛮明的国土虽大,但天灾频繁,且流寇肆虐。

  大清虽不如蛮明一般大,可胜在荒地均可变为良田。

  倘若大清国拥有千万亩良田,便可供养得起百万甲士,完全能够压倒蛮明的火器优势!

  照此推断,大清不但有良田,还控制着草原,实力远胜与赵宋对峙的辽金时期!

  只不过眼下大清国还没那么多人口,更没那么多青壮……

  请收藏本站:https://www.ppzw9.com。泡泡中文手机版:https://m.ppzw9.com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